白癜风治疗QQ群 http://www.guanxxg.com/news/roll/1566138.html
河南在古代被称为豫州,在华夏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。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、造纸术和火药等3种出自河南,中国八大古都中有洛阳、开封、安阳和郑州等4个河南城市。在民间传说中,豫州最早来源于大禹治水后划分的华夏九州。在先秦时期的《尚书》、《尔雅》和《吕氏春秋》等古文献记载中,九州的名称和来源各有不同,唯独豫州的名称和区域是比较确定的。据西汉时期《史记》的《禹贡》记载,豫州因位于华夏九州中央位置,又称中州。在汉武帝时期,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郡,任命的官吏称刺史。至汉成帝时,将刺史改称州牧。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,刘备曾被汉献帝封为豫州牧,因此刘备也称刘豫州。猛然看上起,好像豫州来源和发展的脉络都很清楚了。但个人认为,大禹划分九州的记载可能只是传说。连夏朝都未被考古界确认是国家的形式,大禹时期可能还没有文字,怎么会存在“豫州”呢?华夏九州的来源首先要从河南当地的环境和考古发现中寻找线索。就目前来看,豫州的来源可能与商朝有关。妇好墓下面,我们通过殷墟和妇好墓的3件国宝级文物,一窥河南与商朝、豫州与象文化之间的神秘联系。1.殷墟妇好墓玉象这件国宝级文物是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象,目前收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。这件玉象玉质温润,用写实的雕刻手法,准确表现了大象温顺可爱的形象。其用途不是祭祀活动的礼器,而是妇好日常使用的装饰品。考古学家认为,大象在生活器物上出现,体现了象文化在商朝社会的流行程度,证明了商朝人驯服大象的历史。殷墟妇好墓玉象2.殷墟妇好墓象牙杯这是殷墟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,现藏于国家博物馆,是一件国宝级文物。象牙杯是商朝人的饮酒器具,仅在妇好墓中就出土了3件大型象牙杯,这件较小的也有近30厘米高。它使用象牙根部雕刻而成,杯身描绘饕餮纹和蝉纹,以镶嵌绿松石的工艺映衬,色彩非常鲜明。以妇好墓象牙杯的艺术造型和精美工艺,即便在商朝当时,也是一件国宝级艺术珍品。在妇好墓的随葬品中,考古专家还发现了大量骨制文物。比如骨梳、骨刀、骨器皿和骨饰品等。其材料除了象骨,还使用了大量人骨。这些考古发现说明,商朝的制骨作坊应该普遍存在,商朝人使用象骨,以及奴隶和战俘的人骨制造生活用具,真是令人毛骨悚然。3.殷墟殉葬坑象骨这是在殷墟博物馆的祭祀象坑,它包括1头殉葬的大象,以及1具殉葬的象奴。它们应该是在商王的祭祀活动中,像猪牛羊等牺牲一样作为祭品使用的。在它的东面还有一个殉葬坑,埋葬着1头年龄仅有数月的小象,它的脖子上还佩戴着青铜铃铛,身旁还埋葬着一头小猪。据考古专家推测,这头小象应该是商朝居民家中的宠物。这些考古发现证实,在先秦时期,河南因森林茂盛、气候温润而盛产大象。在甲骨文卜辞中,就有商朝人抓获野象后进行人工驯养的记录,先秦古文献中还有“殷人服象”的记载。商朝人使用象牙和象骨制作工艺品,与周边部落进行商品交换。巴蜀地区的三星堆遗址就出土了大量象牙,考古专家推测主要来自与商朝的贸易。另据史料记载,商朝之所以能够臣服周边国家,是因为其驯养着一支威力惊人的象军。著名的考古学家罗振玉先生认为,豫州的豫字在甲骨文中是个象形字,意思是“一个人牵着一头大象”。后来因为气候变化,大象向西南地区迁徙,从中原人民的生活中消失。后世思念大象,于是便有了汉语中的“想象”一词。可见,商朝人流行的象文化,以及象牙和象骨等交换商品,随着商朝强大影响力流传到古代中国各个地区。河南这个盛产大象的地区,开始被华夏各民族所了解,大象也成为河南最初的代表符号,这便是豫州最早的来源。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abmjc.com/zcmbwh/6697.html